English

《西方美学通史》简介

2000-05-1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我国著名美学家、复旦大学蒋孔阳教授和朱立元教授承担的“八五”至“九五”期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最终成果《西方美学通史》(七卷本)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该成果以480万字的规模对西方从古希腊到当代两千多年美学发展的历程做了全方位的梳理,体系宏大、史料丰富、视角新颖、结构缜密,堪称迄今为止国内外第一部最为完备的西方美学通史。《西方美学通史》坚持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对西方美学发展的历史作了全面描述,将其归纳为“古希腊罗马美学”、“中世纪文艺复兴美学”、“十七十八世纪美学”、“德国古典美学”、“十九世纪美学”、“二十世纪美学(上下卷)”等阶段,并对每一阶段的主要思潮、流派和一大批有代表性的美学家作了详细的梳理和描述。该书主要内容包括:

1、古希腊罗马美学: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希腊美学思想是在希腊文化的土壤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古希腊的原始神话中可以看到前美学思想形成的轨迹。古希腊罗马美学从公元前六世纪中叶开始到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止,大体上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是希腊美学思想的形成时期,以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恩培多克勒和德谟克利特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和探讨了一系列美学范畴和概念;中期是希腊美学思想鼎盛时期,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主的美学家对美学问题进行了全面探讨,他们的理论和思想奠定了西方美学发展的基本方向;晚期是希腊化和罗马美学衰落时期,主要有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怀疑论学派及贺拉斯、朗吉弩斯、普洛丁等的美学思想,普洛丁的美学思想直接影响了奥古斯丁,通向了中世纪。

2、中世纪文艺复兴美学:中世纪文艺复兴美学是西方美学史上时间跨度最长而研究相对比较薄弱的阶段,但这一时期同样有十分丰富的美学思想。本书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作为一个阶段来介绍,自奥古斯丁至十六世纪末。中世纪美学主要是神学美学,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人从神学本体论出发探讨美学,此外《圣经》中也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文艺复兴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大觉醒,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以但丁、达·芬奇等为代表的艺术家的艺术实践中对艺术和美有了深刻的认识。

3、十七十八世纪美学:这一时期主要是以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为代表的启蒙—理性时期的美学思想。启蒙运动是欧洲继文艺复兴之后十七、十八世纪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理性精神直接影响到美学的发展,在各国都有不同的表现。英国的培根、霍布斯和洛克奠定了英国经验论美学思想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经夏夫兹博里、哈奇生、休谟至博克则得以全面发展;法国在笛卡儿的理性主义指导下形成的以高乃依、布瓦洛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美学文艺理论,长期占主导统治地位,后期伏尔泰、狄德罗是启蒙—理性美学的杰出代表,同时卢梭的浪漫主义美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国则以莱布尼茨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哲学为主,鲍姆嘉登从一般哲学概念出发建立起了独立的美学学科,温克尔曼、莱辛、赫尔德等在丰富的文学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美学理论;意大利美学思想最为杰出的代表是维科。

4、德国古典美学:德国古典美学是西方美学发展的高峰,是综合启蒙主义美学中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两大主流的必然结果,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纪各种美学思想和潮流的来源,主要代表人物康德、席勒、费希特、歌德、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形成和建立了丰富的美学思想和美学体系,它是对古希腊以来各种美学思潮的发展和完善,在黑格尔的理论体系中达到高峰,具备了最完备的理论形态,费尔巴哈美学是德国古典美学的终结。

5、十九世纪美学:这一时期的美学是传统美学向现代美学转变的前奏,德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形成了西方美学的第一个高峰,直接影响到二十世纪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现代美学主潮;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的方法被引入哲学、美学,从而在美学内部产生了以费希纳、丹纳等为代表的以实证方法研究美学的科学主义思潮,与此相应的是这时也产生了以叔本华、尼采、狄尔泰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思潮与科学主义相抗衡;同时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美学也得以兴起和发展,这一时期最大的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形成和无产阶级美学的兴起。

6、二十世纪美学:二十世纪美学的发展同哲学相似,主要有现代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思潮。现代人本主义的前驱是以叔本华和尼采为代表的唯意志美学,克罗齐和科林伍德的表现主义美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美学、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美学、以英伽登、杜夫莱纳、海德格尔、萨特等为代表的现象学美学和存在主义美学、法兰克福学派美学、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等思潮共同构成了人本主义美学的主潮;现代科学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实证主义,桑塔耶地的自然主义美学、克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的形成主义美学、杜威的实用主义美学、瑞恰兹的语义学美学、以维特根斯坦、肯尼克与韦兹、迪基等为代表的分析美学、阿恩海姆的格式塔美学、列维—斯特劳斯和罗兰·巴特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美学等思潮共同构成了科学主义美学的洪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自七十年代以后,出现了各种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权主义批评等美学思潮,它们很难归入两大思潮中,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一些新的思潮异常活跃,目前还在发展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